首頁
——文化歷史
內地多家博物館直播"云春游" 文物珍品釋壓"吸粉"
(2月25日16:11)
78個孩子童聲唱出心聲:武漢,我們與你同在
(2月25日08:57)
湖北省各級電視臺獲贈《瑯琊榜》等15部劇版權
(2月24日15:48)
詩人黃亞洲:誰說詩歌不給力 “全民寫詩”自有價值
(2月24日09:44)
加速一戰終結的西班牙流感:科學與流感的百年抗爭
(2月23日09:52)
敲開免疫學大門的天花:首個被根除的烈性傳染病
(2月22日11:10)
中國歷代“戰疫”簡史 從巫鬼之術到公共衛生建設
(2月22日11:09)
千年瘧疾抗爭史:金雞納霜、青蒿素和5次諾貝爾獎
(2月22日11:08)
“云游”敦煌石窟 古人生活儀式感“觸手可及”
(2月21日11:57)
寫給小讀者電子版《鐘南山:生命的衛士》免費上線
(2月20日10:01)
品類和開發主體日益豐富 文創產品應有“文化味”
(2月19日16:00)
IP粉絲時代來臨 “粉絲化”成網文行業發展推手
(2月19日08:58)
《見字如面》推特別制作版:展現抗疫中感人書信
(2月18日10:19)
為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書寫 這些作家獲得哪些啟示
(2月17日09:59)
云南晉寧古滇國重大考古發現:“滇國相印”封泥出土
(2月15日10:11)
中國,你能行! 拉美兒童以繪畫支持中國抗擊疫情
(2月14日09:27)
鼓舞人心激勵斗志 戰"疫"當前優秀文藝作品不能缺位
(2月13日09:57)
1.5萬部影音資源免費看 安徽豐富群眾“宅”生活
(2月12日10:26)
“詩詞大會”再出山 “三季老將”彭敏終折桂
(2月11日10:22)
莫高窟啟“云游”參觀 邀眾“漫游”暢享敦煌文化
(2月10日10:49)
今年元宵你若無恙,我便安好 愿重回往日,早日安康
(2月9日11:31)
今日元宵:宅字當頭,待疫情過后,親友仍有相聚時
(2月8日11:18)
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面向全國公開征集會徽
(2月7日10:07)
抗"疫"有聲 :新疆、湖北音樂人同譜新歌"撐"武漢
(2月5日15:55)
《中國詩詞大會》帶火奉節 宅家也能遇見詩和遠方
(2月5日09:06)
“一年之計在于春”:疫情防控中迎立春
(2月4日09:09)
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集團推出"京版云"公益課程
(2月3日09:18)
京鄂藝術家聯手創作《愛是橋梁》錄制完成(圖)
(2月1日10:12)
時隔35年,中國水墨動畫再次征戰柏林國際電影節
(1月30日09:46)
國家大劇院發布公告:取消2月演出及相關活動
(1月29日12:33)
關注新型肺炎疫情!這些演藝界人士紛紛捐款獻愛心
(1月28日14:33)
刊發贊美師娘論文的期刊處理結果:停刊 主編免職
(1月27日10:03)
春節年俗趣談:正月初一是"雞日"?為何要吃五辛盤?
(1月25日11:57)
地球緣何"解凍"?研究:或因22億年前小行星撞擊
(1月24日17:20)
人類四種衰老模式出爐 有助制定個性化醫療方案
(1月23日09:25)
多家演出、影視票務公司公布春節期間退票政策
(1月22日17:46)
杭州胡雪巖故居碑刻拓片首次系統亮相 不乏名家大作
(1月22日16:33)
十二生肖都咋來的?為啥鼠是第一個?怎么沒貓?
(1月22日08:49)
黃袍、紅袖…… 中國衣裳五千年來的“高級色”
(1月21日17:30)
生活方式進步致炎癥反應減少 人類越來越“冷”
(1月21日09:10)
距今2400多年的“宮廷菜單”揭秘曾侯乙吃些啥
(1月20日17:28)
蘇軾傳世珍品亮相 中國美術館奉上豪華藝術"年夜飯"
(1月20日15:43)
過了大寒,又是一年:大寒真的不如小寒冷?
(1月20日09:05)
傳統文化受10后追捧 寒假生活“中國風”大熱
(1月19日17:44)
紫禁城吃喝指南:皇帝過年吃什么?怎么吃?
(1月19日08:44)
故宮回應“大奔”開進故宮:痛心并致歉 將嚴格管理
(1月18日11:43)
趙忠祥的60年主持往事:我是被時代造就的一個人
(1月17日16:53)
吃糖瓜、祭灶神……小年如何過出儀式感?
(1月17日10:16)
巖石上的猙獰面孔 表達了人類祖先怎樣的思想感情
(1月16日15:22)
“讀屏時代”來了,你還會經常翻翻紙質書嗎?
(1月16日11:03)
國漫大師蔡志忠:看書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
(1月15日16:15)
沒暖氣沒羽絨服……古代人如何度過寒冷冬天?
(1月15日10:04)
《蒙克傳》還原畫家一生:真實的蒙克是怎樣的?
(1月14日16:55)
一群“00后”尋訪22省 記錄下100位老人的百年人生
(1月14日16:53)
探訪國博文保院:“文物醫生”怎樣呵護國寶
(1月14日08:56)
故宮角樓餐廳推出6688元年夜飯 預定火爆上熱搜
(1月13日09:26)
芭蕾女皇演繹時尚女王 扎哈洛娃攜新劇亞洲首秀
(1月12日09:59)
張國立版《我愛桃花》:正經的話劇 無解的人性
(1月11日16:42)
鼠年說鼠 是禍害也是精靈 與人關系最密切動物之一
(1月10日15:36)
實體書店的“未來趨勢”:新技術會帶來何種改變?
(1月10日08:40)
《哇!科學好簡單》推升級版:科普知識也能這樣講
(1月10日08:38)
汪曾祺《聊齋新義》被譽“維護了白話文的尊嚴”
(1月10日08:35)
2019圖書零售市場報告:規模破千億 網店高速增長
(1月9日16:11)
假如二皇子請范閑吃火鍋,他們都能吃點啥?
(1月9日09:17)
揭秘乾隆宮廷春節御膳菜單:喜食鍋子菜 不愛吃魚
(1月8日16:22)
“民國通俗小說精粹導讀叢書”在天津出版發布
(1月8日08:30)
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完成一號坑18件陶俑提取拼對
(1月7日09:41)
掌閱發布2019年度數字閱讀報告:口碑佳作更受歡迎
(1月7日09:40)
作家蔡東《星辰書》受關注 小說如何展現豐富情感?
(1月7日09:38)
人均紙質書閱讀量裹足不前 在網紅書店人們看了啥?
(1月7日09:37)
讀者被款待,知識被尊重 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
(1月7日09:37)
作家在校園怎樣教寫作?王安憶開課曾被認為"做蠢事"
(1月6日15:21)
羊肉湯、糯米飯……你偏愛哪種小寒節氣美食?
(1月6日09:18)
展覽“家的維度”亮相 10位藝術家多介質參展
(1月5日09:51)
揭秘古籍“縮微”:珍貴文獻如何多“活”500年?
(1月4日11:53)
杭州西湖保俶塔用X射線輔助維修 塔剎發現經文
(1月3日10:15)
紫禁城建成600年 王旭東:推多個大展 或現爆款文物
(1月3日09:56)
莫言2020年新作面世:古風長詩道出真率性情(圖)
(1月2日15:48)
莫言2020年新作面世:古風長詩道出真率性情
(1月2日15:15)
新國風歌曲《新百家姓》上線 尋根姓氏文化之美
(1月2日15:12)
跨年夜的這些歡樂梗,逗樂你了沒?
(1月2日15:10)
臘八節源自紀念岳飛?喝臘八粥還有這些講究(圖)
(1月2日09:26)
“元旦”趣談:春節、新年日期如何確定?
(1月1日09:42)
2019Kindle閱讀榜單公布:影視劇帶動原著銷售
(12月31日16:23)
王旭東:望觀眾有儲備地“進宮”,勿到此一游
(12月31日08:58)
來看!故宮“劇透”紫禁城建成600年重點活動
(12月31日08:57)
李子柒、滇西小哥……這些網紅為何在海外走紅?
(12月30日16:10)
中國唯一的地下排水系統博物館福壽溝博物館揭牌
(12月30日08:52)
這些古人太有意思了!電視劇都沒他們本人精彩
(12月29日11:24)
中國油紙傘人“觸網記”:互聯網讓年輕人愛上非遺
(12月28日11:14)
微縮徽州古建“馀慶堂”走進國家藝術殿堂
(12月27日15:56)
《人生初年》科學記錄兒童語言發展第一手資料
(12月27日08:32)
何為“awsl”?“90后立遺囑”成年度熱門話題
(12月26日08:51)
好書爛書都要讀引熱議 蔡駿:爛書可能也有閃光點
(12月25日08:26)
甘肅高校教師“復原”敦煌莫高窟特窟丟失“佛頭”
(12月24日15:10)
草原森林旅游列車開進呼倫貝爾雪原 分為10種車廂
(12月24日08:27)
近600件紅樓文物亮相國博 觀眾可點播《紅樓夢》
(12月23日14:44)
單霽翔:讓文物活起來是文物保護的核心(圖)
(12月23日08:47)
疑似拍賣出土文物 “西泠印社”撤掉29個標的
(12月22日09:46)
太平公主兩次婚姻與三個男人:誰是她心中的那根刺
(12月21日12:03)
22日12時19分“冬至”:陰律隨寒改,陽和應節生
(12月20日16:12)
趙孟頫當媒人、八大山人畫"白眼魚" 國博新展很圈粉
(12月20日09:35)
中國新聞社舉辦研討會暢議講好中國故事的探索與實踐
(12月19日09:06)
52幅中國古代書畫亮相國博 “解密”古人趣事
(12月18日15:03)
太平公主丈夫薛紹墓發掘:曾遭破壞,李隆基下狠手
(12月18日09:14)
應對生活難題、發現自己……戲劇能給孩子帶來什么
(12月17日09:24)
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 摘得世界考古論壇獎
(12月16日10:34)
西泠印社要拍賣出土文物?國家文物局發話了!(圖)
(12月15日14:27)
2019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開幕 文體名人公益代言
(12月14日16:53)
中國“土房子”系列成果榮獲“世界人居獎”
(12月14日10:20)
路遙離世二十多年 《平凡的世界》因何仍受歡迎?
(12月13日11:09)
歌劇《復活》致敬托爾斯泰原著 紀念中俄建交70周年
(12月12日12:45)
《孔子》在莫斯科上演:文化交流加深了俄中人民友誼
(12月11日09:58)
冰雪山水畫創始人于志學:淋漓盡致表現北國冰雪之美
(12月10日10:39)
《紐約時報》:影評人列出2019年度最佳電影
(12月10日09:02)
西城男孩唱老歌上演回憶殺 TFBOYS獲年度最佳團體
(12月9日15:47)
畢飛宇:知識錯誤可能會讓作家錯失“茅獎”
(12月9日15:23)
楊少衡長篇小說《新世界》:探尋歷史之細部面貌
(12月9日10:14)
欣賞雪景、腌臘肉……大雪節氣可以怎么過?
(12月7日09:51)
魯迅辦出版社為賺錢?真相:創業七次,每次都賠本
(12月6日09:43)
暢銷榜緣何總是“老面孔”,新書為何“站不住”
(12月5日15:58)
兵馬俑戰袍在哪里制作 秦咸陽宮附近發現石鎧甲制作遺存
(12月5日15:58)
近七成中小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時間不足 作業該背鍋嗎?
(12月5日15:56)
雍正到底改沒改親爹康熙遺詔? 歷史懸案有答案了
(12月5日15:50)
今年網絡流行語出爐 看流行語榜單,你知道幾個?
(12月5日09:15)
趙孟頫外孫的畫作1.46億成交 為啥還有人覺得便宜了
(12月4日17:47)
國家圖書館攜手新華書店“館店融合”推進全民閱讀
(12月4日10:32)
文化舞臺上的“澳門身段”:中西合璧 古今薈萃
(12月3日09:59)
劉慈欣作品首次成系列改編漫畫 你期待哪一部?
(12月3日08:57)
中國民族歌劇《劉三姐》將唱響悉尼歌劇院
(12月2日09:42)
世界文化遺產玉門關遺址出土漢晉簡牘首次完整公布
(12月1日15:05)
漢服:從“華夏復興”到單純喜歡
(11月30日15:19)
商務印書館推十卷本《徐志摩全集》一償胡適夙愿
(11月29日09:28)
老北京什么時候興起斗蛐蛐的?"玩家兒"不是一般人
(11月28日17:06)
呂思清等中國音樂家:望加強國際交響音樂文化交流
(11月28日09:27)
細摳《西湖清趣圖》 誰建了第一座私人露臺?
(11月27日17:44)
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·網絡文學新人獎將年底揭曉
(11月27日09:05)
千年國寶流失海外 這兩件古文物即將“回家”
(11月26日16:40)
六神磊磊對話尹建莉:給孩子的唐詩課怎么上?
(11月26日10:00)
送別詩人流沙河:好詩人的死亡不會真正發生(圖)
(11月25日10:22)
詩人流沙河去世:前面是終點站,下車無遺憾了
(11月24日17:32)
中國科幻最高獎揭曉 <機器之門>獲最佳長篇小說獎
(11月23日13:21)
拍照打卡代替靜心閱讀 網紅書店“毀掉”多少人?
(11月22日17:13)
腌咸菜、儲藏大白菜……你家鄉的小雪節氣怎么過?
(11月22日08:24)
42部史學著作獲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
(11月21日16:06)
三體動畫版2021年正式上線:網友看法不一 你期待嗎?
(11月21日09:03)
2.67億成交,拍賣超1小時!趙孟頫書札有什么故事
(11月20日15:08)
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 金雞獎今后將每年評選一次
(11月20日09:52)
2600多年前掏耳勺長啥樣?陜西劉家洼遺址一探究竟
(11月19日15:24)
從上至下從右往左,數千年來漢字為什么這樣讀
(11月19日09:51)
85歲珍·古道爾做客成都博物館 分享她的"猩"路歷程
(11月18日15:20)
葉廣芩、梅子涵對談:文學中的童年和童年書寫
(11月18日10:13)
云門舞集、陶身體劇場《交換作》亮相國家大劇院
(11月17日09:40)
圓明園馬首“泡面卷”發型用了什么工藝?專家揭秘
(11月16日09:43)
“臺北文化地標”誠品敦南24小時書店“熄燈倒數”
(11月15日09:16)
圓明園馬首回歸!那些流失文物背后的唏噓往事
(11月14日16:28)
諸葛亮是山西人?當地作協副主席:或是家族內遷地
(11月14日10:16)
國家古籍保護中心:7.2萬部古籍網上免費閱覽
(11月13日09:59)
親子關系中最大的傷害,就是父母說“為你好”?
(11月12日15:56)
《甲骨文學校》系列帶孩子穿越回殷商漢唐親歷“大事件”
(11月12日10:07)
中國2019年度“最美的書”揭曉 25種圖書上榜
(11月11日15:52)
關注空巢老人:“被遺忘的單向線”不該被遺忘
(11月11日08:40)
陜西一作者核心期刊論文涉嫌抄襲 查實后或撤銷職稱
(11月10日11:58)
全國美展出現不少“照片畫” 中國畫創造力哪去了
(11月9日10:43)
“立冬”的正確打開方式:除了吃餃子還要做些啥?
(11月8日15:53)
諸葛亮出生在一個窯洞里?名人故里爭議又現新版本
(11月8日10:08)
從演員、導演到八一廠廠長 王曉棠:一生都在追求真
(11月7日16:33)
沈陽故宮"金玉滿堂"展:百余件清宮典藏金玉之器展出
(11月7日09:17)
小學生作文套路化嚴重 家長需避免這些教育"誤區"
(11月6日15:41)
一塊御窯金磚200斤重需29道工序 詮釋工匠精神
(11月6日15:39)
商務印書館揭曉2019 “十大好書” 人文社科類原創比例升高
(11月6日09:50)
懷念于是之:他因何被稱作《李白》不署名的作者?
(11月6日09:41)
延參法師談佛教文化:互聯網時代傳播需與時俱進
(11月5日09:43)
馮唐:春風十里,時間不等人
(11月5日09:41)
社科院學部委員宋鎮豪:我為甲骨“說文解字”
(11月5日09:38)
法國藝術家筆下的北京仿佛穿越到“丁丁歷險記”
(11月4日17:53)
“網紅教授”蒙曼談陽明文化:誦陽明詩悟光明心
(11月4日10:27)
劉慈欣談三體影視化:希望能成功,但需要時間
(11月3日15:42)
浙江民間收藏愛好者:帶海外的中國瓷器“回家”
(11月3日14:51)
寫小說的劇作家:他如何拿下第十屆茅盾文學獎?
(11月2日10:06)
世界暗物質日:專家聚焦三類實驗尋找暗物質粒子
(11月1日09:56)
濟南名士張養浩墓碑遭惡意破壞 文保部門:將做保護裝置
(10月31日16:42)
拿下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金獎 業余作家如何逆襲?
(10月31日16:25)
《大師金庸紀念專集》推出 紀念金庸先生逝世1周年
(10月31日09:35)
金庸逝世一周年:先生雖逝 俠義永存(圖)
(10月30日15:31)
"黑貓警長"商標申請駁回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上訴
(10月30日09:21)
阿拉善巖畫與居延漢簡:讓"活著"的文化對話世界
(10月29日17:01)
劉慈欣聊創作改編:沒硬核設定就得有很好的故事
(10月29日10:55)
二里頭夏都遺址揭開神秘面紗 探尋"中國最早王朝"
(10月28日15:55)
法國老婦人家中的一幅畫 拍出了2400萬歐元(圖)
(10月28日15:47)
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在重慶揭曉
(10月28日09:26)
專家:目前網絡對《新華字典》的沖擊不明顯
(10月27日09:54)
新中國的“第一”:首部綜合性百科全書編纂之路
(10月26日09:33)
“單字10萬”征集將截止:甲骨文為啥難辨認?
(10月25日10:34)
北京東城發現古墓區域 老舍在《龍須溝》曾有描述
(10月24日10:02)
《妖神記》火到韓國 中國網絡文學要講更多好故事
(10月23日16:18)
《哪吒》引領國漫新潮流 21%的00后喜歡上了國漫
(10月23日16:18)
恐龍足跡為何能留1億年?專家告訴你
(10月23日16:17)
北京地鐵站附近發現古墓70座:為明清普通墓葬
(10月23日16:17)
杭州一宗宅地施工挖出衣錦城古城墻 土地交易叫停
(10月23日16:17)
專題推薦
海南力破冬季瓜果菜滯銷難題
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
2020年新春走基層
[專題]2020海南兩會
視頻新聞
國家知識產權局:瑞德西韋已在中國申請8項專利
2萬人參加科比追悼會 瓦妮莎一度哽咽 喬丹含淚悼念科比
美國好萊塢大亨韋恩斯坦被判性侵罪成立
韓國大邱市長:正面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
娛樂新聞
多位明星助力《青春有你2》 訓練生自薦創意十足
阿里發布百萬宅友云生活報告“新三好學生”涌現
《見字如面》抗疫特別制作版:讀懂中國人的戰疫觀
紀錄片《中國醫生》刷屏網絡 拿下9.3超高評分
《致敬逆行者》:愿前線“逆行者”早日平安歸來
表演藝術家杜雨露去世 作品《奮進的旋律》正熱播
圖片廣場
【圖刊】疫情當下 好好吃飯
柏林動物園雙胞胎大熊貓寶寶亮相
坐擁百萬美鈔椅子展出 俄羅斯藝術家創作土豪專座
壯觀!美國萬只雪雁春季回遷
强奷女人老师一级毛片视频